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

更新于:2024-01-10 20:03:41

  《齐恒晋文之事》原文:齐宣王问曰:齐桓、晋文之事,可得闻乎?孟子对曰:仲尼之徒,无道桓、文之事者,是以后世无传焉,臣未之闻也。无以,则王乎?

  曰:德何如则可以王矣?

  曰: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。

  曰:若寡人者,可以保民乎哉?

  曰:可。

  曰:何由知吾可也?

  曰:臣闻之胡龁曰:王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,王见之,曰:牛何之?对曰:将以衅钟。王曰:舍之!吾不忍其觳觫,若无罪而就死地。对曰:然则废衅钟与?曰:何可废也,以羊易之。不识有诸?

  曰:有之。

  曰:是心足以王矣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,臣固知王之不忍也。

  王曰:然,诚有百姓者。齐国虽褊小,吾何爱一牛?即不忍其觳觫,若无罪而就死地,故以羊易之也。

  曰: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。以小易大,彼恶知之?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,则牛羊何择焉?

  王笑曰:是诚何心哉!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,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。

  曰:无伤也,是乃仁术也!见牛未见羊也。君子之于禽兽也: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。是以君子远庖厨也。

  王说曰:《诗》云: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夫子之谓也。夫我乃行之,反而求之,不得吾心;夫子言之,于我心有戚戚焉。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?

  曰:有复于王者曰:吾力足以举百钧,而不足以举一羽;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。则王许之乎?

  曰:否!

  今恩足以及禽兽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独何与?然则一羽之不举,为不用力焉;舆薪之不见,为不用明焉;百姓之不见保,为不用恩焉。故王之不王,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

  曰: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,何以异?

  曰:挟太山以超北海,语人曰:我不能。是诚不能也。为长者折枝,语人曰:我不能。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故王之不王,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;王之不王,是折枝之类也。

  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;天下可运于掌。诗云: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。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无以保妻子。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,无他焉,善推其所为而已矣!今恩足以及禽兽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独何与?权,然后知轻重;度,然后知长短。物皆然,心为甚。王请度之。抑王兴甲兵,危士臣,构怨于诸侯,然后快于心与?

  王曰:否,吾何快于是!将以求吾所大欲也。

  曰:王之所大欲,可得闻与?

  王笑而不言。http://www.haoshilao.com/jiandan/

  曰:为肥甘不足于口与?轻暖不足于体与?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?声音不足听于耳与?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?王之诸臣,皆足以供之,而王岂为是哉!

  曰:否,吾不为是也。

  曰: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:欲辟土地,朝秦、楚,莅中国,而抚四夷也。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

  王曰:若是其甚与?

  曰:殆有甚焉。缘木求鱼,虽不得鱼,无后灾;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尽心力而为之,后必有灾。

  曰:可得闻与?

  曰:邹人与楚人战,则王以为孰胜?

  曰:楚人胜。

  曰: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,寡固不可以敌众,弱固不可以敌强。海内之地,方千里者九,齐集有其一;以一服八,何以异于邹敌楚哉!盖亦反其本矣!今王发政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,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,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,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,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赴愬于王:其若是,孰能御之?

  王曰:吾惛,不能进于是矣!愿夫子辅吾志,明以教我。我虽不敏,请尝试之!

  曰:无恒产而有恒心者,惟士为能。若民,则无恒产,因无恒心。苟无恒心,放辟邪侈,无不为已。及陷于罪,然后从而刑之,是罔民也。焉有仁人在位,罔民而可为也!是故明君制民之产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,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;然后驱而之善,故民之从之也轻。今也制民之产,仰不足以事父母,俯不足以畜妻子,乐岁终身苦,凶年不免于死亡;此惟救死而恐不赡,奚暇治礼义哉!王欲行之,则盍反其本矣!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;鸡豚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;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八口之家,可以无饥矣;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

  《齐桓晋文之事》翻译

  齐宣王问: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,可以跟我讲讲吗?孟子说: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人,所以后世失传了,我也没有听说过。如果不能不说,那还是说说王道吧。

  齐宣王问:要有怎样的德行才能实行王道呢?

  孟子答:通过安抚百姓称王,没有谁可以抵御得了。

  齐宣王问:那像我这样的人,可以安抚百姓吗?

  孟子说:可以。

  齐宣王问:那你怎么知道我可以呢?

  孟子答:我听胡说,有一次您坐在大殿上,有个人牵头牛走过,您看见了问:牛牵到哪儿去?,牵牛的人回答说:要杀了它用来祭钟。您说:放了它!我不忍心看它恐惧发抖的样子,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。那人问:那能废除祭钟的仪式吗?您说:怎么能废除呢?用羊去换它吧。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?

  齐宣王说:有这事。

  孟子说: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称王天下了。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,我知道您是于心不忍。

  齐宣王说:百姓的确对我有这样的误解。齐国虽然不大,我怎么会吝啬一头牛呢?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,无罪却要往死地里送。所以才说用羊去换它。

  孟子说: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。以小换大,他们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?您要是可怜牲畜无罪却往死地里送,那牛跟羊又有什么区别呢?

  齐宣王笑道:这究竟是什么心理呢?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以羊换牛的,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。

  孟子说:没关系,这才是仁爱之道,只因为您见到牛而没有见到羊。一个有道德的人对于禽兽,看到它们活着,就不忍心看它们死去;听到它们哀鸣的声音,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。所以,仁厚的人们不接近厨房。

  齐宣王高兴地说:《诗经》里面讲过:别人有想法,我能揣测出来。这话像是说您的。我做了这件事,回过头来再想它的目的意义,反而得不出。您这么一讲,我心里又有所触动了。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?

  孟子说:有人向大王报告说:我的力气可以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,却拿不起一根羽毛;我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,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。您同意吗?

  齐宣王说:不,不同意。

  孟子说:如今您一片仁心,使禽兽沾恩,但是百姓却一无所得,这是为什么呢?这样看来,一根羽毛拿不起来,是不愿用力;一车柴草看不见,是不愿用视力;百姓不受保护,是不愿施恩。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,是不肯做,而不是不能做。

  齐宣王问:不肯做和不能做有什么区别呢?

  孟子说:要人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,他告诉别人说:我不能做。这的确是不能做。向长辈弯腰作揖,他对人说:我不能做。这是不肯做,而不是不能做。所以您不行王道,不属于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这类事情;您不行王道,属于向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情。

  尊奉自己的长辈,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;爱护自家的儿童,推广开去也爱护人家的儿童。要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。《诗经》里面说过: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,推广到兄弟,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。说的就是拿自己的一片爱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。所以,能够推广恩泽就能安抚四海百姓,否则,连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保护不了。古代那些圣明的国君没能超过一般人的原因,没有别的,善于推己及人罢了。现在您的恩泽能够泽被禽兽,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,这是为什么呢?用秤称,才知道轻重;量一量,才知道长短。事事如此,心的长短轻重尤其需要衡量。请您掂量掂量吧!

  难道您要兴师动众,使士兵冒着生命的危险,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,然后才痛快吗?

  齐宣王说:不,我对这个有什么痛快的呢?我是想借此得到我想得到的东西罢了。

  孟子问:您很想得到的东西,我可以听听吗?

  齐宣王笑而不答。

  孟子问:是因为好吃的东西不够吃吗?轻暖的衣着不够穿吗?还是因为文采美色不够看吗?美妙音乐不够听吗?侍奉左右的宠臣不够用吗?您的臣子们都能充分供给,您难道为的是这些吗?

  齐宣王说:不,我不是为这些。

  孟子说:那么,您想得到的东西我知道了,您是想开拓疆土,使秦、楚等大国朝见,然后统治整个中原地带,安抚四方小数民族。以您现在的所作所为,去谋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,就像是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。

  齐宣王问道:事情有这样严重吗?

  孟子说:恐怕比这还严重。爬到树上去捉鱼,虽然捉不到鱼,却没有什么后患;凭您的做法,去谋求您很想得到的东西,要是尽心尽力地去做,必然会留下灾祸。

  齐宣王说:您可以讲给我听听这个道理吗?

  孟子问:如果邹国人跟楚国人开战,您认为谁会胜出呢?

  齐宣王答:当然是楚国胜。

  孟子说:那么,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,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数多的,弱的GJ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GJ。现在天下拥有千里见方土地的GJ一共有九个,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不过只占九分之一。拿九分之一的力量去降服九分之八的力量,这跟邹国和楚国打仗又有什么两样呢?回到根本上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吧。现在您如果发布命令,施行仁政,使天下当官的人都愿意到您的朝中做官,耕田的人都愿意在您的田野里耕作,做生意的人都愿意到您的街市上做生意,旅行的人都愿意到您的国土上来游历,那些痛恨自己的国君的人,都愿向您申诉。如果能做到这样,谁能抵挡您呢?

  齐宣王说:我糊涂,不懂得这个道理。希望先生帮助(实现)我的愿望,明确地教导我。我虽然不聪慧,请让我试试。

  孟子说: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而有一贯向善的思想,这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。像百姓,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,就会动摇一贯向善的思想。如果没有这种思想,那就会放荡不羁,不守法纪,胡作非为,没有做不出来的。等到犯了罪,然后对他们施加刑罚,这就是陷害老百姓。哪有仁爱的国君在位,却可以做陷害老百姓的事呢?所以英明的国君规定老百姓的产业,一定要使他们上能奉养父母,下能养活妻子儿女;遇上好年成终身饱暖,即使是年成不好,也不至于饿死;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,所以老百姓也就容易服从了。现在所规定的老百姓的产业,上不能奉养父母,下不能养活老婆孩子;年成好也要终身困苦,遇上年成不好,也免不了要饿死。这样,连救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,哪有空余时间去讲礼义呢?您既然想施行仁政,为何不回到根本上来呢?在五亩大的住宅旁,种上桑树,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了;鸡、猪狗这类的家畜不要耽误它们繁殖生长的时节,七十岁的人就有肉吃了。一百亩的田地能及时得到耕种,八口人吃饭的人家,就可以不挨饿了。重视学校的教育,反复地叮咛他们孝顺父母、尊敬兄长的道理,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再肩挑背负在道路上走了。年老的人穿丝绵、吃肉,一般老百姓不少食缺衣。如果这样还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,以实现王道,那是不可能的。

  《齐恒晋文之事》注释

  1、选自《孟子-梁惠王上》。

  2、齐宣王:田氏,名辟彊,齐国国君,前342年至前324年在位。

  3、齐桓、晋文: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,春秋时先后称霸,为当时诸侯盟主。宣王有志效法齐桓、晋文,称霸于诸侯,故以此问孟子。

  4、仲尼:孔子的字。道:述说,谈论。儒家学派称道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,不主张霸道,所以孟子这样说。

  5、无以:不得已。以,同已,作止讲。王wagrave;ng、:用作动词,指王天下,即用王道仁政、统一天下。

  6、保:安抚,安定。莫之能御:没有人能抵御他。御:抵御,阻挡

  7、胡齕heacute;:齐王的近臣。

  8、之:往,到去。

  9、衅xigrave;n钟:古代新钟铸成,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,叫衅钟。 衅,血祭。

  10、觳huacute;觫sugrave;:恐惧颤抖的样子。

  11、若:如此。就:接近,走向。

  12、然则:既然如此,那么就。

  13、易:交换。

  14、识:知道。诸:之乎的合音。

  15、是:代词,这种。足以王wagrave;ng:足够用来王天下。

  16、爱:爱惜,这里含有吝啬之意。

  17、诚有百姓者: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、的百姓。诚:的确,确实。

  18、褊biǎn小:土地狭小。http://www.haoshilao.com/jiandan/

  19、无异:莫怪,不要感到奇怪。于:对。

  20、彼恶知之:他们怎么知道呢?恶wū:怎,如何。

  21、隐:哀怜。

  22、何择:有什么分别。择:区别,分别。

  23、宜:应当。乎:在这里表示感叹。此句是主谓倒装句,百姓之谓我爱也是宜乎的主语。之:助词,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。

  24、无伤:没有什么妨碍,此处译为没有什么关系。

  25、仁术:指仁爱之道,实施仁政的途径。

  26、庖厨:厨房。

  27、说:同悦,高兴。

  28、《诗》云二句:见于《诗经-小雅-巧言》,意思是他人有心思,我能推测它。忖cǔn、度duoacute;:揣测。

  29、夫子之谓也:这话、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。夫子:古代对男子的尊称,这里指孟子。之谓也:说的就是

  30、戚戚:心动的样子,指有同感。

  31、复:报告。

  32、钧:古代以30斤为一钧。

  33、明:眼力。秋毫之末:鸟兽秋天生出的绒毛的尖端,喻极细小的东西。

  34、舆薪:一车薪柴。

  35、王许之乎:大王相信吗?许:相信,赞同。

  36、今恩句以下是孟子的话,省去曰字,表示语气急促。

  37、见保:受到保护或安抚。见:被。

  38、王之不王:大王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。第二个王是动词。

  39、形:具体的外在区别和表现。 异:区别。

  40、挟xieacute;:夹在腋下。太山:泰山。超:跳过。北海:渤海。

  41、枝:通肢,肢体。一说,折枝,就是折树枝。为长者折枝:对长辈弯腰作揖。

  42、老吾老:第一个老字作动词用,意动用法,可译为尊敬;第二个老作名词,是老人的意思。其下句幼吾幼句法相同。

  43、运于掌:运转在手掌上,比喻称王天下很容易办到。

  44、《诗》云句:见于《诗经-大雅-思齐》,意思是给妻子作好榜样,推及兄弟,以此德行来治理GJ。刑:同型,这里作动词用,指以身作则,为他人示范。寡妻:国君的正妻。御:治理。家邦:GJ。

  45、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:孟子总结这三句诗的意思,就是说把你爱自家人的心,推广到爱他人罢了。

  46、大过:大大超过。

  47、权:秤锤,这里作动词用,指用秤称重。

  48、度duoacute;:用尺量。

  49、抑:难道,副词,表反诘。危:使受到危害。构怨:结仇。

  50、肥甘:肥美香甜的食物。

  51、轻暖:轻柔暖和的衣裘。

  52、便嬖piaacute;nbigrave;:国王宠爱的近侍。

  53、辟:开辟,扩大。

  54、朝:使称臣或朝见、。

  55、莅ligrave;:居高临下,引申为统治。中国:指中原地带。

  56、而:表并列。抚:安抚,使归顺。四夷:四方的少数民族。

  57、以:凭借。若:如此。若:你。缘木而求鱼:爬到树上去捉鱼,比喻不可能达到目的。

  58、若是:如此。甚:厉害。

  59、殆:不定副词,恐怕,大概。有:同又。

  60、邹:与鲁相邻的小国,在今山东邹县。楚:南方的大国。

  61、集:凑集。这句说,齐国土地合起来约有一千个平方里。

  62、盖:同盍,兼词,何不的合音。反其本:回到根本上来,指回到王道仁政上来。 反通返。

  63、发政施仁:发布政令,推行仁政。

  64、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:做生意的都愿意把货物储存在大王的集市上。

  65、涂:通途。疾:憎恨。赴愬:前来申诉。

  66、惛:同昏,思想昏乱不清。 进:前进。于:在。是:这。

  67、敏:聪慧。

  68、恒产:用以维持生活的固定的产业。恒心:安居守分之心。

  69、放辟邪侈,无不为已:放和侈同义,都是纵逸放荡的意思。辟和邪同义,都是行为不轨的意思。已,同矣,句末语气助词。

  70、罔民:张开罗网陷害百姓。罔,同网,用作动词。

  71、制:规定。

  72、畜:同蓄,养活,抚育。妻子;妻子儿女。

  73、乐岁:丰收的年头。 终:一年。

  74、凶年:饥荒的年头。

  75、驱:督促,驱使。之:往,到。善,做好事。

  76、轻:容易。

  77、赡shagrave;n:足,及。

  78、奚:何。暇:空闲时间。

  79、盍:为什么不呢?

  80、五亩之宅:五亩大的住宅。传说古代一个男丁可以分到五亩土地建筑住宅。古时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。

  81、衣:穿。帛:丝织品。

  82、豚tuacute;n:小猪。彘zhigrave;:大猪。

  83、百亩之田:传说古代实行井田制,每个男丁可以分到土地一百亩。

  84、谨:重视,谨慎地对待。庠xiaacute;ng、序:古代学校的名称。周代叫庠,殷代叫序。

  85、申:反复教导。

  86、颁白者:头发半白半黑的老人。颁,同斑。

  87、黎民:黑头发的民众。这里指少壮者,与上文老者对举。

  《齐恒晋文之事》赏析

 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,施行王道的经过,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。

  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。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,为国君者,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,推己及人,恩及百姓,就不难保民而王。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,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、教民的政治主张,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。他的主张,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,使他们能养家活口,安居乐业。

  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,加强伦理道德教育,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。这种主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,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,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、为民请命的精神,这是值得肯定的。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。一是战国时期,由分裂趋向统一,战争难以避免。

  孟子往往笼统反对武力,显得脱离实际不合潮流。二是他的仁政主张完全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,显得过于天真、简单。孟子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价值,与当时的社会却有很大距离,所以是行不通的。

  《齐恒晋文之事》作者介绍

  孟子,名轲。战国时期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,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,且称其为亚圣。邹(今山东邹城东南)人。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(子思)的门人。曾游历齐、宋、滕、魏诸国,宣传先王之道。不为采纳,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,作《孟子》7篇。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,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,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,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。

上一篇 工匠精神的基本载体是 下一篇 按兵不动造句